首頁 資訊 關注 名家 行業(yè) 機構 大觀 圖片 視頻

媒體

旗下欄目:

在醒著的夢之間——讀《長城斷想——謝久忠文學作品選》

來源:中國藝術資訊網 作者:小龍 人氣: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4-18

2022年1月,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喬雨主編的《媯川文集》,其中有《長城斷想——謝久忠文學作品選》一書。此書253千字,分為詩歌、散文、小說三大部分,來自于作者20世紀80年代至 90年代初的創(chuàng)作,其中大部分是公開發(fā)表過的。收錄了作者在《詩刊》《星星》《小說報》《文藝報》《北京文學》》《北京日報》《北京晚報》等報刊發(fā)表過的作品。當時,能在報刊上發(fā)表文章,十分不易。本文就“謝久忠文學作品選”中的詩歌和散文中的一些文章,談談我的讀后感。

一、做事如山,做人如水

什么也阻擋不住那個叫歷史的/馬蹄/披著戰(zhàn)甲的遼金元清/如一群群鐵色烏鴉/扇動著刀槍閃亮的翅膀/呼嘯著從頭而越/老令公被傳頌的那把萬人敵的/金刀/在雁門關上空瘦成/一鉤殘月/穿著山河破碎的囚服/文天祥吟唱著《過零丁洋》/從遙遠的東南海邊/一路走到北京/而八達嶺長城/在那塊把歷史壓得傾斜的/ 望京石上/至今還殘留著李自成進京時/踏印下的馬蹄

只有長城/系著日出和日落/慣看滄海桑田翻篇/和斗轉星移的重復標點/而把自己/立成堅硬的/書脊/用磚石厚重的頁碼/悉心地收拾和裝訂/每一次朝代更迭的章節(jié)/興衰際遇的段落/與生民繁衍生息瑣碎的/語句/把一部萬頁之長的民族史冊/留與后人閱讀

一條記憶傷痕/一道文化風景/長城/長城 ——摘自謝久忠《長城斷想》一詩

詩人在長城旅游中,將歷史與現(xiàn)實交織成圖像,將看到的色彩,想象到的聲音,寫進了詩中。一段歷史接著一段歷史,一幅畫面接著一幅畫面,一種激情接著一種激情......目不暇接,令人矚目!堕L城斷想》以一個又一個精彩片段,喚起讀者的意象和情趣,有大意境,大感慨,動人心魄。這讓我想到了南北朝詩人謝靈運的《登石門最高頂》:晨策尋絕壁,夕息在山棲。疏峰抗高館,對嶺臨回溪……還想到了謝靈運的《歲暮》:“殷憂不能寐,苦此夜難頹。明月照積雪,朔風勁且哀。運往無淹物,年逝覺已催”。

謝靈運在《歲暮》中懷著深重的憂慮,夜不能寐,長夜漫漫無盡頭,不堪忍受啊。明月照在冰冷的積雪上,北風猛烈而凄厲。人世間的時運,隨著時間而消亡。一年將要過去了,自己的生命受到無情的催逼。

不論是《長城斷想》還是《歲暮》隨想,別有一番蒼涼寂寞的韻味,古今詩人抒發(fā)了詩人對生命的認知和無奈之情,對生命的惋惜和對事業(yè)無成的惆悵。世上沒有永久的事物,一切都會隨時間的消逝而亡。他們的感慨并非消極低沉,而是凝重曠達,要“把一部萬頁之長的民族史冊/留與后人閱讀”。

空間與時間,此岸與彼岸,兩位詩人打破了它們的界限。不瘋狂必無好詩,古今詩人是夢想家、幻想者。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創(chuàng)作的百首詩,成為我國古代山水詩的奠基人,影響了唐朝的詩歌創(chuàng)作,最終唐朝出現(xiàn)山水田園詩流派。

當今的一些詩人對唐詩如數(shù)家珍,卻對南北朝的謝靈運鮮有介紹,可是不要忘了,李白對謝靈運推崇備至,自愧不如:“吾人詠歌,獨慚康樂”。有人統(tǒng)計,李白詩歌中總計引用了101次謝靈運的詩,如“且從康樂尋山水,何必東游入會稽”、“閑窺石鏡清我心,謝公行處蒼苔沒”。再如“地扇鄒魯學,詩騰顏謝名”(李白《留別金陵諸公》)。除李白崇尚謝靈運以外,唐代其他的大詩人杜甫、王維、孟浩然、韋應物等諸人,心之向往,取法于他。杜甫詩:“焉得思如陶謝手,令渠述作與同游”。白居易《讀謝靈運詩》:“吾聞達士道,窮通順冥數(shù)。通乃朝廷來,窮即江湖去。謝公才廓落,與世不相遇。壯志郁不用,須有所泄處。泄為山水詩,逸韻諧奇趣。大必籠天海,細不遺草樹。豈唯玩景物,亦欲攄心素。往往即事中,未能忘興諭。因知康樂作,不獨在章句”。

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流派的開創(chuàng)者謝靈運(385~433),乃東晉名將謝玄之孫,人稱謝客。謝靈運年紀輕輕世襲了“康樂公”的封號,食邑三千戶,享譽“謝康樂”,《晉書》錄有《謝靈運集》。那時候,北方被五胡侵略,漢民的文氣大部分集中在江南。謝康樂每有詩作外傳到市鎮(zhèn)上,屌絲們奔走相告,競相抄寫,名動京師。謝康樂一改魏晉以來晦澀的玄言詩風,辭章清麗,明亮鮮活,讓當時的文人所傾倒。如今,謝康樂遺風猶存,山水風景的靈動而自然,我在今人謝久忠的詩文中,讀到了其韻味——

巫山十二峰/十二根修長的藝術手指/輕攏慢捻地彈奏/三峽被驚濤繃緊的琴弦/你輕輕一攏/李白的那只輕舟如一枚音符/眨眼之間就飛過了萬重山/ 永遠地泊在唐詩里了/余韻裊裊/杜工部用七律鑿成的方舟/很穩(wěn)重地駛入風急天高的意境/也進入了你歌的行板/

而你慢慢捻動/白帝城/是三國一個低沉的音部/如泣如訴/上千年揉出一個高音/三峽大壩/震撼靈魂的交響/但它已不是線裝的樂譜了/

巫山十二峰/十二根修長的藝術手指

——摘自謝久忠《巫山十二峰》一詩

《巫山十二峰》景中有情,情中有景,不加雕琢,清新自然,是詩人浪漫境界的一種描摹。雖非現(xiàn)實,但在這些詩句面前,豈能不感受到心靈的顫動?十二根修長的藝術手指,是因為心中常有愿,愿世間圓圓滿滿。愿朔風飄雪的冬夜,有良人常相伴,紅泥小火,品茗酌酒。愿世態(tài)炎涼的人間,有一知己,同道而行。謝久忠的詩體現(xiàn)在對細微景物的細致描摹上,又展現(xiàn)出山水的多姿多彩,讀來讓人有一種“人人眼中有,個個筆下無”的感覺。

“池塘生春草,園柳變鳴禽”、“春晚綠野秀,巖高白云屯”、“野曠沙岸凈,天高秋月明”、“密林含余清,遠峰隱半規(guī)”......這些謝靈運詩歌經典名句,用自然景物創(chuàng)造悠遠意境,表達出了自己游山玩水,桀驁不馴甚至目空一切的詩人情懷。

在我看來,謝久忠有異曲同工之妙!堕L城斷想——謝久忠文學作品選》中的山水詩,如《夜雨》、《夏天十四行.組詩六首》、《秋的深處》、《白雪山谷》、《山中歲月.組詩八首》等,以情感抒發(fā)為表,以胸中言志為旨,形成了當代北京延慶山水詩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象。古人、今人山水詩流露了對自然的賞愛之情,承接了建安文學抒情言志的詩風。我看到了:延慶詩歌重新回歸了自然傳統(tǒng)。

為何國人喜愛山水詩?原因眾多,在這里我只表“做事如山,做人如水”的哲理詩文。

壁立千仞,無慾則剛。山有山的風骨,千峰崢嶸、萬壑競秀;山有山的內涵,煙霧繚繞、蜿蜒起伏。做事要像山一樣,穩(wěn)重踏實。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(唐代以前屬剡縣),那里有天姥山。李白在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有“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。謝公宿處今尚在,淥水蕩漾清猿啼”?梢,李白是謝靈運的超級粉絲。鏡湖的月光照著我的身影,我來到了天姥山下的剡溪,我看到了當年謝靈運游山的宿處,以及碧波波蕩漾的溪水,然而,聽到的卻是凄涼清脆的猿叫聲。謝靈運狂傲不羈的性格,飄逸若仙的風骨,令李白仰慕不已:“腳著謝公屐,身登青云梯。半壁見海日,空中聞天雞。”謝靈運探奇覓勝,攀爬險峰,穿一種木制的釘鞋,上山時取掉前掌的齒釘,下山取掉后掌的齒釘,這種做法省力穩(wěn)當,這就是讓后人稱道的“謝公屐”。

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。水有水的柔性,隨形走勢,可小可大。水,有杯盤之形,江河之形,海洋之形。做人如水,柔中有剛,能大能小,能上能下。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。上善若水,智者如水一樣清澈透明。智者“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”。

二、行歌相答,與先祖靈運對話

古人謝靈運,今人謝久忠,他們的詩和散文,展露著他們的自然生態(tài)、情感個性,給社會留下了生命的吟詠,山水的享譽。

謝靈運的散文《山居賦》描述自己耕種與讀書之樂,練書法、賦新詩、參佛法……

《山居賦》文:“邁深心于鼎湖,送高情于汾陽……近東則上田、下湖,……近西則楊、賓接峰,塘崲連縱。室、壁帶溪,曾、孤臨江。竹緣浦以被綠,石照澗而映紅。月隱山而成陰,木鳴柯以起風。……敞南戶以對遠嶺,辟東窗以矚近田。田連岡而盈疇,嶺枕水而通阡。阡陌縱橫,塍埒交經。導渠引流,脈散溝并。……北山二園,南山三苑。百果備列,乍近乍遠。羅行布株,迎早候晚。……安居二時,冬夏三月。遠僧有來,近眾無闕。法鼓朗響,頌偈清發(fā)。……援紙握管,會性通神。詩以言志,賦以敷陳。箴銘誄頌,咸各有倫……”

《山居賦》從時間上寫了春夏秋冬,從空間上寫了東西南北。描述奇山異水的同時,也將“形于當行,止于當止,人生本位無法超越”的人生道理呈現(xiàn)出來。古今詩人追尋生活美、行為美、藝術美。羅丹說過:世界上并不缺少美。而是缺少發(fā)現(xiàn)美的眼睛。心中萬里無云,方能看見美的風景,方能滌蕩混濁的身心。再來看今人謝久忠的山水散文。他在《龍慶山水吟》中寫了龍慶峽四季風光無限。春天不知從什么地方飛來的野鴨,三五成群,輕盈地浮于水面,像一枚枚飄動著的彩色音符,身后拖曳著縷縷的余音般的波紋;魚群,也紛紛浮出深水,自由自在地游弋著。夏日山生煙嵐。秋季漫山的楓樹、黃櫨、杏樹就像痛飲過大碗的太陽酒,被醉得滿面酡然,在秋風里搖曳。龍慶峽隆冬異常寒冷,于是誕生了冰燈藝術的奇葩。峽谷,一個冰雕玉砌的世界,一個北國冰雪的樂園。雕的煙柳畫橋、風簾翠幕,瑩徹了一個又一個笑語盈盈的不夜天。

我更樂意閱讀《長城斷想——謝久忠文學作品選》中的《追尋靈動的風景》一文,文中用悲天憫人、悲喜交集的心情,描摹了白色鳥、黃色鳥、藍色鳥、黑色鳥,這些大自然的精靈,是一道可愛的靈動的風景。

作者在“藍色鳥”一節(jié)中寫道:“童年,最大的趣事莫過于掏鳥了。故鄉(xiāng)是個彈丸小村,背倚半屏青山,俯臨清水一脈。山不高不險,但到夏季卻翠得可愛,水不深不闊,但總清淺淺地流著幽靜。山上,鳥多;水邊,鳥也多。又為那山那水點綴了若干靈氣。”于是作者在一天晌午,約了幾個孩子帶著镢頭和鐵鍬,來到了黃土塘刨挖鳥洞。當挖到第三個小洞時,終于捉到了那對鳥夫妻。

“我們抓住的那對藍色鳥夫妻萎縮在我們手里,撫摸著以前只能遠遠看到的漂亮毛羽,我們?yōu)榈谝淮文苡H密接觸它而滿心驚喜,而它們的眼睛里卻流露出無限的驚恐,能感到身子的顫抖。很快,我們的驚喜就都煙消云散了,我們看到了藍色鳥的那又長又尖的嘴,已經被磨得又禿又短了,這是它在建設自己家園時留下的痕跡,它得需要用多長的時間,才能在這堅硬的土塘上,一點點地用嘴鑿出自己的家呢?看著眼前被挖掘得亂塌塌的洞穴,看著它已變得禿而短的嘴,我們都像剛犯了罪似的,誰也不說話了。沉默了一陣兒,我們手一松便放了那對藍色鳥夫妻,它們在自己家的上空盤旋了一圈,便向遠處飛去了。”

“藍色鳥”一節(jié)更有意思的后面的幾段話。若干年后作者做了教師,在縣城教書。妻是音樂教師,雖近在咫尺,卻不得不分開居住,原因簡單,沒房!排隊等分房?站在作者前頭的許多老教師頭發(fā)都排白了,還在那兒翹首以待呢。沒辦法,夫妻倆東揶西借,籌措錢款蓋房。宅基地批下之后,為能省下幾個錢,夫妻倆購磚運瓦,推水泥,自己蓋房。半年過去了,新居起來了,但夫妻倆顯得糙老了許多。喬遷之喜是在一個晚上——

“燈光下,我撫摸著妻的手,妻撫摸著我的手,我的手,長出一層硬得發(fā)亮的老繭,妻那雙原來在琴鍵上靈活舞動的纖纖細手,竟如枯枝,我們的手似乎都變得又禿又短了許多。我無言,妻也無言,我們只讓手與手默默地交流著一種復雜的情感。過了許久,許久,妻才朝我綻出一抹幻想般的微笑說:如果現(xiàn)在來一幫強盜,什么話也不講,就動手拆毀我們的新房,你該怎么辦?我不知妻何以會提出如此荒誕的問題,但她的話卻使我驀地憶起童年的那個晌午,我便啞然了。

這一夜,我毫無睡意,一對失掉家園的藍色鳥,總在我的幻覺里飛動著,飛動著;厥淄氯鐭煟挥杏肋h長不大的童年,如燦亮的珍珠,在記憶的河灘上閃爍,而那許多童趣性的殘忍,足夠懺悔終生了。

那藍色的鳥呵……”

作者在懺悔童年的魯莽行為,一對失掉家園的藍色鳥,在幻覺里飛動著,飛動著......此文難得是作者的懺悔意識。作家巴金寫小說,從盧梭的《懺悔錄》那里學到誠實,不講假話!墩撜Z》有“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”,通過自省去深刻認識自己、剖析自己、糾正自己。佛教有自陳己過,悔罪祈福的儀式。懺悔不是懺完就完了,重要的是“未來之惡更不敢造”,認識了罪過并決心改正之。

看清世界荒謬,是一個智者的基本水準?辞辶,不是感到惡心,而是會心一笑。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,正是浮游不定的“心”,正是禍從口出的“嘴”。人少時,慎獨自己的心;人多時,管住自己的嘴。降伏其心,善待他人,必有福報!

劉一達先生在此書的“跋”寫道:久忠的散文,我感覺明顯地受到了屠格涅夫《獵人筆記》和梭羅《瓦爾登湖》的影響。或許是由于小時候生活環(huán)境的原因,他將自己美好的寄托賦予美麗的大自然中,表現(xiàn)出一種非常飽滿的熱愛。在散文作品里,充分地展現(xiàn)了自然的美麗和如夢似幻的意境。

1991年5月,謝久忠作為北京詩歌代表出席了中國青年作家創(chuàng)作會議會議。從1991年到2022年,30年過去了,期間,我讀到的久忠先生的新詩不多,現(xiàn)在久忠先生能否繼續(xù)作為山水詩的旗手?古有謝靈運,今有謝久忠。但愿久忠先生,快馬加鞭,行歌相答,與先祖靈運并駕齊驅,快慰人生!

2022年3月9日石中元于北京延慶淡泊灣書齋

責任編輯:小龍